掏耳朵,只有一个好处,那就是:爽!
我们的耳道分布着丰富的神经,掏耳朵可以刺激耳道末端的神经,从而促进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,就产生了这种让人着迷的“爽”感。
而且,在掏耳朵的时候,我们会产生一种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,又称为“颅内高潮”“耳音”。
它是一种通过触觉或听觉等感官刺激,在你的颅内、头皮等部位产生的独特刺激感,令人极度愉悦,甚至欲罢不能。
所以,很多人不仅自己掏,还会去专门采耳的店里,花钱请人帮忙掏。
为什么自己掏耳朵这么危险?原因有下面3个:
1. 器具消毒成问题
在家掏耳朵,很难对工具做到严格消毒,就给了细菌、真菌“可乘之机”,引起耳道发炎,让耳朵“发霉”“长毛”。
2. 乱捅乱掏伤耳朵
给自己掏耳朵的时候,只能凭“感觉”在耳朵中掏来掏去,可能反而让外耳道皮肤破损,造成外耳道炎。
3. 掏耳朵深度难把握
有一些人觉得掏浅了不够“爽”,还想去掏耳朵的深处,这个动作就可能损伤鼓膜,甚至引起化脓性中耳炎。
所以说,为了一时的“爽”,承担这些风险,真是得不偿失。
看到这里你可能想问:不能掏耳朵?那有“耳屎”了怎么办?
其实,正常人根本不需要主动掏耳朵!放任“耳屎”存在,是对耳朵的保护。
“耳屎”的学名叫“耵聍(dīng níng)”,由外耳道的耵聍分泌腺分泌。它的作用主要包括:
润滑保湿、抗菌防噪、自洁防尘;
减轻声波对耳膜的冲击,保护耳膜,保护听力;
有效阻止飞虫入耳。
而且,就算完全不掏耳朵,你也基本不需要担心耳屎“塞满”耳朵。
耳朵本身就有自洁功能,在日常生活中,随着我们每次说话、咀嚼,或是在睡觉时翻身,耳朵内的分泌物也会慢慢向外移动,自行脱落。
所以,真的不建议你主动掏耳朵,更不建议因为掏耳朵很爽而频繁地掏。
想要真正安全地掏耳朵,可以说只有一个地方能做到:医院。
看到这里你可能想问:不能掏耳朵?那有“耳屎”了怎么办?
其实,正常人根本不需要主动掏耳朵!放任“耳屎”存在,是对耳朵的保护。
“耳屎”的学名叫“耵聍(dīng níng)”,由外耳道的耵聍分泌腺分泌。它的作用主要包括:
润滑保湿、抗菌防噪、自洁防尘;
减轻声波对耳膜的冲击,保护耳膜,保护听力;
有效阻止飞虫入耳。
而且,就算完全不掏耳朵,你也基本不需要担心耳屎“塞满”耳朵。
耳朵本身就有自洁功能,在日常生活中,随着我们每次说话、咀嚼,或是在睡觉时翻身,耳朵内的分泌物也会慢慢向外移动,自行脱落。
所以,真的不建议你主动掏耳朵,更不建议因为掏耳朵很爽而频繁地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