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再这么睡觉了!
sleep
● 补觉比较多的人,生物年龄老了0.52年;
● 睡眠持续时间不稳定的人(有时睡得久,有时睡得少),生物年龄老了0.63岁;
● 入睡时间不规律的人,生物年龄老了0.74岁;
● 而工作日和周末睡眠差异较大的人,生物年龄老了0.77岁。
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睡好呢?
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发布的《睡眠质量建议》,包含了关于睡眠质量的4个推荐指标:
● 能在30分钟内入睡;
● 半夜醒来后10分钟内能再次入睡(包括上厕所);
● 每晚醒来5分钟以上不超过1次;
● 在床上的时间里,有85%是在睡觉。
只要上面这几条你能满足,就说明睡眠质量还不错。
01如果你是晚睡拖延者
有多少次你都是在主动选择熬夜?明明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当天晚上完成,而且也很困了,但就是不想睡觉。这样的现象被研究者称为晚睡拖延(bedtime procrastination)。
乍一听很难以理解啊,睡觉这么一件美好的事,居然还有人会拖延?对一部分人来说,晚睡拖延往往拖延的并非“睡觉”,而是睡前必须要做的其他事情。如遛狗、锁门、把床上的杂物收拾干净。当你忙完一天终于回到家里,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,终于能瘫在沙发上追剧,终于能撸撸猫……..
这时要让我暂停享受生活,去完成像洗脸刷牙这样的半强制性任务?怎么可能?对另一部分人来说,晚睡拖延则是“不想结束手头的事情,没有足够的自控力抵挡身边的诱惑。”
手机、电视、好看的小说都会让你出现晚睡拖延。研究发现,白天人们因为抵挡诱惑、完成高强度工作等消耗了大量心理资源,到晚上就没有足够的心理资源去抵挡诱惑乖乖睡觉了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自控能力弱的人更容易出现晚睡拖延。所以,生活越忙越累,对自己要求越高,就越有可能出现晚睡拖延。
02如何对付晚睡拖延?
晚睡拖延会让你白白缺觉好多小时,还会影响白天的精力,形成恶性循环。你可以尝试用这几种方法改变:
1.记录自己的晚睡模式
在连续一周内记录每天晚上计划睡觉的时间、真正开始睡觉的时间,以及睡前做了哪些事情。观察这些记录,先深刻意识到自己晚睡的事实。了解自己的晚睡模式,为改变做准备。
2.制订详细的睡眠计划
给自己设定一个固定的睡觉时间,比如每天晚上12点半上床睡觉,或是在看完XX电视节目后睡觉。列出一个以“如果……就……”为句式的清单,规划自己睡前几小时的活动。
3.调整睡前环境
减少睡前环境中的诱惑源。远离了诱惑源,自然就能减少它们对睡眠时间的占据。比如,把手机关掉放在客厅,再进自己的卧室睡觉。
4.提前刷牙、洗脸
把睡前的”例行公事“提前完成。比如,回家后立刻洗澡刷牙收拾床铺,之后再安安心心躺下来刷剧。这样,睡觉的“门槛”变低了,睡觉只需要将人从沙发挪到床上,异常容易,也就会在该睡的时候睡觉了。
5.避免在睡前消耗过多心理资源
到了夜晚,用于自控的心理资源减少,更不容易抵挡诱惑。因此,尽量不要在睡前做高难度的工作,尽量在睡前远离诱惑源。
03你是否受困于「睡前觉醒」
好不容易克服拖延躺上了床,可为什么一躺下整个人便清醒了,想东想西,无法入睡?这种现象被研究者称为睡前觉醒(pre-sleep arousal)。睡前容易清醒,其实是一群人的习惯性反应。
研究者把睡前觉醒分成躯体觉醒和认知觉醒两个部分。躯体觉醒包括心跳加速、心率不齐、肌肉紧张、手冷脚冷等肢体生理反应;认知觉醒包括对入睡以及除了睡眠以外的其他事情感到焦虑,比如反思白天做过的事情,规划明天要发生的事情等等。而比起躯体觉醒,认知觉醒更容易导致入睡困难。
04如果睡前总是想东想西,难以入睡
1.调整认知,告诉自己:睡不着也没事
你可能并不需要所谓“8小时睡眠”。像爱迪生、歌德这样的人物,每晚只睡3-4小时,也能完成伟大的事业。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间是不一样的,不要把入睡困难视为一种疾病。
2.试试不睡觉
试试在接下来的三天把睡觉的时间向后延迟3个小时,并且在这3个小时内不去逼迫自己睡觉,放心地休息玩耍或者刷手机。
这样,你也许可以学会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完成日常事务,会发现即使睡眠时间减少,白天的事情依然能正常进行。这种方法在临床上被称为矛盾意向法。
3.不要压抑自己的思维
接纳闯入性思维,不要与之对抗。研究发现当对焦虑和闯入性思维采取压抑策略时,入睡会变得更困难,睡眠质量也更低,原本很容易睡着的人也很难睡着了。
4.不要强迫自己睡着
顺其自然,抱着“睡不着就算了”的心态。这样会更放松,更容易入睡。如果强迫自己睡着,会更焦虑,更难以入睡,进入恶性循环。
5.对闯入性思维喊“停”
在心里以一定的节奏默念“停”,打断并阻止那些闯入脑海的思维。这种方法叫做思考停止法。
6.想象一个轻松有趣的图像
在脑海里想象一个有趣的,能充分吸引注意的,愉快且轻松的图像。尽量想象出这幅图像的细节。
(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)